周楠 新華社每日電訊·網站 2025-03-21 16:04:31
當編輯部問我能否寫一篇關注基層大眾的“新華走筆”時,腦海里瞬間聯(lián)想到“人類群星閃耀時”。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用14幅歷史人物畫像,展現(xiàn)了人類歷史的一些重要時刻。我想借用此題,講一些采訪中遇到的普通人故事。
“報亭爺爺”
12年前的一次下班路上,我看到長沙市一中的小報刊亭前聚集了很多人,便好奇地跑過去看。報刊亭被康乃馨、白玫瑰、向日葵等簇擁,人群肅穆,有的蹲下放置鮮花,有的靠著墻在卡片上寫字,有的焦急向旁人打聽,問答之間,臉上從疑惑變成悲傷。
一詢問才知道,原來是賣報老人蔡宗義突發(fā)疾病離世,許多附近學生、陪讀家長、市民,甚至在外地讀書的大學生自發(fā)前來,悼念他們心中的“蔡爹”。
老人并無驚人壯舉,他只是在賣報的14年里,對前來報刊亭的孩子們熱情招待,記著他們的名字,自掏腰包激勵他們閱讀,對遇到小急小困的孩子施以援手。他用慈祥、樂觀、幽默,用對生活的熱愛,感染著少年們,融化了叛逆期的冰霜,陪伴一批批孩子成長。
“報亭爺爺”生命之火驟然熄滅,更多燭光卻被點燃。一位淚眼婆娑的母親對我說:“他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了一顆愛的種子,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有愛,自己在被愛的同時,也要學會愛別人,幫助別人?!?/p>
守護家鄉(xiāng)安瀾的赤子
去年夏天,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潰堤當晚,我坐在“第二道防線”錢團間堤上,夜半人聲漸靜,臨時架設的電線桿下,光影飄搖,獵獵湖風裹著記憶呼嘯而來。
2012年我“跑口”湖南水利不久,為了加深對洞庭湖的認識,慕名拜訪過華容縣防汛辦主任張志紅。他對著一張洞庭湖區(qū)水系圖、一張洞庭湖區(qū)水利工程圖,向我講起了湖南人“母親湖”的前世今生。
大到驚心動魄的1998年抗洪全過程,小到某個水文站的水位記錄、某段大堤的高程變化,各種數據如數家珍,仿佛整個洞庭湖區(qū)的水文脈絡都刻在他的心中。
張志紅從鄉(xiāng)鎮(zhèn)水利站起步,作為上世紀70年代的高中畢業(yè)生,他自覺在科班生眾多的水利系統(tǒng)中短板突出,于是多年來不斷研讀,學習水利業(yè)務知識。為了更真切地認識湖南水文情況,他還利用假期,騎著自行車環(huán)繞了洞庭湖,沿湘資沅澧“四水”溯流而上到了源頭。至于他所在的華容,全縣325公里一線防洪大堤,他用腳步全部丈量到位。
在歷次的水旱災害中,他用專業(yè)本領和忘我作風,為一方水土的平安作出重要貢獻。有一年汛期,團西閘出現(xiàn)冒水險情,潛水員無法找出原因,他一個猛子扎進5米深的洪水中,上下20多個來回,終于找到冒水點。
專業(yè)上的深厚造詣,讓這位“小小的”縣防辦主任成為洞庭湖區(qū)知名的防汛專家,被湖南省防辦邀請到長沙,給全省的市(州)、縣(市、區(qū))防辦主任授課。
2016年華容新華垸發(fā)生潰口,他趕到現(xiàn)場指揮,氣定神閑間,很快拿出“沉車裹頭”的搶險堵口方案,也就有了引發(fā)全國矚目的“卡車敢死隊”。
2017年汛期,在下了夜班的回家路上,他突發(fā)哮喘,猝然離世,年僅55歲。許多群眾自發(fā)前往悼念,一些年輕人主動搜集整理他的生前事跡?!皼]有什么比身邊的榜樣更讓人震撼,我們要把他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華容一場接一場追思會,懷念這位用一生守護家鄉(xiāng)的赤子。
人類文明史也是一部與水博弈的歷史。千百年來,正是有像張志紅這樣的赤子,忘我投入治水,舍身與水相搏,盡管他們個體渺小,卻如同一塊塊漿砌石,筑起堅固大堤,守護江河安瀾。
“扶貧英雄”
2018年寒冬,我與同事來到湘西北大山深處的石門縣南北鎮(zhèn)薛家村,采訪了解王新法的事跡。
2013年,王新法從石家莊公安局退休后,來到薛家村扶貧。此后3年多,他投入畢生積蓄,帶著村民披荊斬棘,開山修路,拓寬河道,架設橋梁,引來自來水。此后,他又引進高校的專家團隊,在當地成立茶葉專業(yè)合作社,注冊茶葉商標,為鄉(xiāng)親們建立“綠色銀行”。
2017年2月,為了趕在春汛前建好村里第六座橋,方便孩子們上學,這位退伍軍人連日加班后,突發(fā)心梗,長眠在他眷戀的這片土地上。
談到王新法的事跡,幾乎每位受訪村民的神情變化都如出一轍:先是沉浸在回憶親人往事的溫馨中,眼角泛起甜蜜的漣漪;繼而崇敬之情如潮水漫過臉龐,話語間滿是對其品格的贊嘆;最后被悲愴擊中,淚水奪眶而出,仿佛要將對他早逝的哀痛傾泄殆盡。
扶貧事跡讓人敬佩,背后的故事更讓人動容。王新法在1988年被其抓獲的盜竊犯罪嫌疑人誣陷,蒙冤入獄一年半并被“雙開”。此后在為自己奔波申訴的20多年里,他多次資助貧困學生,幫助失學兒童完成學業(yè),不曾因自己蒙冤就放棄對真善美的追求。
2012年,王新法獲得平反,恢復了工作和黨籍。2013年7月,辦完退休手續(xù)的第二天,他鄭重地對老伴說,自己已經60歲了,再也耽擱不起了,得抓緊時間做點事。于是,就有了他跨越千里到薛家村扶貧的故事。
盡管遭遇過坎坷,他卻用靈魂的光芒照亮這個世界?;蛟S,真正的人性之光,如同刺破長夜的星辰,是文明長河中永不熄滅的燈塔。
防汛殉職的“年輕干部”
去年7月,聽說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毛田鎮(zhèn)一位年輕干部犧牲在防汛一線,我和同事來到這個山區(qū)小鎮(zhèn)采訪。
在被救者的講述中,我們了解到,出生于1994年的李東,作為聯(lián)村干部,因為放心不下兩位不愿轉移的老人,選擇在暴雨來臨前,再次上門,總算說服兩位老人成功轉移。結果在隨后的巡險路上遭遇山洪,危急時刻,他奮力幫助同車兩名年輕同事脫險,自己卻錯過逃生時機,不幸離世。
在更多人的含淚講述中,這位年輕人如寶藏般珍貴的優(yōu)秀品格被一一展現(xiàn):
他踏實敬業(yè),盡管在毛田鎮(zhèn)工作僅4年,卻先后擔任組織干事、勞動站站長和應急辦主任,“啃”的都是基層工作的“硬骨頭”,連續(xù)3年獲縣政府嘉獎,并榮立三等功一次。
他真正把群眾當親人。山里留守老人多,他經常走路進村為群眾辦理社保、醫(yī)保報銷等手續(xù)。有老人住得偏遠,腿腳不便,需要去鎮(zhèn)上辦事時,李東會找同事借車,并上門把老人從家里背到村口坐車。
鮮為人知的是,他家庭負擔非常重,父親多年前遭遇車禍后高位截癱,母親邊照顧邊打零工,李東年紀輕輕已挑起家庭大梁。
在命運的縫隙中播撒花種,于生活的荊棘里綻放光芒。這個陽光大男孩絕少跟人提起自己的難處,呈現(xiàn)出來的永遠是友愛、大方、陽光、樂觀,他用歷經苦難卻依然向善的赤誠,成為了照亮許多人的一束光。
星光點點,雖不如皓月那般耀眼,卻以千萬微光織就星河,編織著人類文明的天幕。
蔡宗義、張志紅、王新法、李東……他們不曾站在歷史的聚光燈下,卻在某個街角、某段堤岸、某座深山,用生命的熱度撫平了世間的褶皺。
責編:徐麗
一審:徐麗
二審:甄榮
三審:熊佳斌
來源:新華社每日電訊·網站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