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旋 新湖南客戶端 2025-03-23 23:16:42
湖南日報3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鄭旋 通訊員 何娜)3月22日,“日常失效——氣候變化下的古井與古廊橋”公共藝術展在長沙岳麓區(qū)文悟文化藝術中心開幕?,F(xiàn)場氣氛熱烈,觀展人流絡繹不絕。
(市民觀展。史海樺 攝)
本次展覽基于長沙綠色瀟湘環(huán)保科普中心(下稱“綠色瀟湘”)與本地河流守望者、藝術家、攝影師共同開展的田野調(diào)研項目——“氣候變化下的古井與古廊橋保護行動”。參展作品《渡與存》以古廊橋為載體,呈現(xiàn)人、 橋與河道環(huán)境在同一空間中的復雜關系;《水中之木,木中之河》通過細膩的木刻紋理與流動的水紋,探討水與木的共生……展覽作品涵蓋紀實攝影、口述影像、油印木刻、影像裝置、攝影裝置、材料裝置等多種形式,以古井與古廊橋為載體,通過多樣化的藝術表達,揭示氣候變化對文化遺產(chǎn)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深遠影響。
(展覽互動區(qū)。小寒 攝)
“從沉默的廊橋到成為符號的泉井,從自然的饋贈到水的記憶,展覽不僅是對‘日常失效’這一主題的深刻反思,也是對氣候變化的有力回應?!敝鬓k方綠色瀟湘相關負責人表示,氣候變化作為全球性問題,正悄然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希望借由這些藝術作品,呼吁公眾重新審視自身角色,從旁觀者走向行動者,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zhàn),守護人類共同的家園。
展覽將持續(xù)至4月22日,廣大市民可前往文悟文化藝術中心觀展,感受藝術與環(huán)保的跨界對話,共同思考氣候變化下的文化記憶與未來。
責編:孟姣燕
一審:孟姣燕
二審:張尚武
三審:李偉鋒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