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2025·共赴旅發(fā)盛會76丨弦上春秋,胡勝與古琴的傳承之旅

趙 蕓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3-24 09:19:26

編者按:

2025年5月,第四屆湖南旅游發(fā)展大會在岳陽舉辦。這是省委、省政府交給岳陽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是推動岳陽文旅產(chǎn)業(yè)轉(zhuǎn)型升級、奮力開創(chuàng)中國式現(xiàn)代化“七個岳陽”新局面的重大機遇。

在中共岳陽市委宣傳部指導下,湖南日報社岳陽分社攜手岳陽日報社、岳陽市廣播電視臺,傾力推出“相約2025·共赴旅發(fā)盛會” 融媒體系列報道,全面講述湖南文旅產(chǎn)業(yè)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生動故事,擦亮 “洞庭天下水 岳陽天下樓”文旅品牌,助推岳陽加快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敬請關注!

弦上春秋

胡勝與古琴的傳承之旅

趙 蕓

三月里,雨水多,空氣中帶著一種溫潤的潮濕感。推開位于珍珠山旁種得琴院的門,一陣上古清音撲面而來,那是古琴沉穩(wěn)甘醇的音色,似松風低吟,似清泉流淌。

走進一看,種得琴院的主人胡勝正沉浸在琴音之中。他的指尖在琴弦上輕盈舞動,一挑一抹間,旋律歡暢利落,瞬間擊落身上的黏膩與憂愁。音韻在房間中盤旋、升騰,伴著裊裊焚香,悠然而安寧的氣氛彌散開來。

2007年,胡勝初次接觸并學習彈奏古琴與古琴制作,從此開啟了他與古琴相伴的藝術之旅。經(jīng)過十幾年的潛心鉆研,他不僅成為一名出色的古琴演奏家,更成為巴陵古琴制作技藝非遺項目的傳承人。當年,他或許未曾想到,一次偶然的邂逅,竟會成為他堅守終身的事業(yè)。而他在大學期間潛心鉆研的那門清雅藝術,會在短短十多年間,在湘楚大地上再次煥發(fā)光彩,奏響時代的樂章。

學藝兼育才 授業(yè)傳薪火

18歲那年,胡勝在岳陽師范中文系讀書,偶然聽到老師的一句玩笑:“胡勝,你學中文的,要學古人的氣質(zhì),去學古琴吧!”沒想到,就是這句隨口的建議,竟成了他人生的新起點。
胡勝一頭扎進了古琴的世界,先是拜熊開華先生為師,傳承瀟湘琴學的精髓。后來,他又陸續(xù)得到了龔一、楊青、趙家珍、朱晞等古琴界名家的悉心指點,技藝如同被春風吹拂的嫩芽,一天天拔節(jié)生長。
2003年,古琴被列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胡勝內(nèi)心那股傳承古琴文化的熱情瞬間被點燃。他暗自思忖:“這么好的東西,一定要讓更多人知道!”于是,他創(chuàng)辦了“種得琴院”,為古琴愛好者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大舞臺”。
“國家對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重視,我們更有信心把古琴文化一代代傳下去!”胡勝說起這話時,眼神里滿是堅定。如今,種得琴院熱鬧非凡,已有80多名學生。
在這里,胡勝不僅傳授彈奏技巧,更喜歡帶著學生們走進大自然,從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中尋找靈感,領悟美的真諦。他的課堂生動有趣,能把枯燥的琴理講得活靈活現(xiàn),學生們聽得如癡如醉。他的付出也結出了累累碩果:2024年全省民樂“洞庭杯”古琴比賽中,胡勝帶領學員們一路過關斬將,斬獲9金3銀的優(yōu)異成績。比賽現(xiàn)場,學生們彈得如癡如醉,臺下觀眾被深深迷住,掌聲雷動。胡勝站在臺邊,看著學生們閃閃發(fā)光的表演,心中滿是欣慰:“這就是傳承的力量,這就是古琴的魅力!”
斫琴求精藝 匠心鑄華章
在種得琴院的角落,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墻邊堆疊的板材上,每一塊木料都承載著胡勝對古琴的敬畏與執(zhí)著。
“斫琴求精藝,匠心鑄華章?!焙鷦俨粌H在演奏上造詣深厚,更是古琴斫制的行家里手。墻邊,不同質(zhì)地的板材靜靜陳列,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沉淀;墻上,他親手制作的古琴古樸而華美,每一把都凝聚著他的心血與智慧。從選材、開料、挖刨槽腹,到木胚裝配、選絲、合弦、曬弦……斫制一張古琴,工序繁復,短則一年半,長則三四年。胡勝常說:“這是一場慢工出細活的修行,更是靜下心來的過程?!泵恳粋€步驟都容不得絲毫馬虎,每一次打磨都傾注著對完美的追求。
“我家祖輩都是木匠,動手能力還不錯,一開始斫琴,我都是自己摸索?!焙鷦倩貞浀馈1M管靠著祖?zhèn)鞯氖炙嚭妥约旱奈蛐?,他也能制作出古琴,但總感覺少了些什么,于是他踏上了一段求索之旅,奔赴揚州,拜訪古琴制作名家。從選材的講究到制作工藝的精妙,從音色的細微差別到歷代相承的審美慣性,他用心體會著每一個細節(jié),只為讓自己斫琴技術更精、更專。
歲月流轉(zhuǎn),胡勝的斫琴技藝在時間的沉淀中愈發(fā)醇厚。他制作的古琴,每一把都如同藝術品,深受市場青睞。最貴的一把琴,竟賣到了18萬元。其中,《高山流水鶴鳴秋月式古琴》更是從全省2000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入選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匠心動瀟湘”首屆湖南省民間工藝美術精品展,并榮獲優(yōu)秀獎。
文創(chuàng)融公益 琴韻潤萬家
胡勝的古琴藝術之路,是一場對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深情致敬,更是一場充滿創(chuàng)新精神與社會擔當?shù)奶剿髦?。他深知,古琴不僅是一把樂器,更是承載著千年中華文脈的瑰寶。因此,他用自己的琴聲與洞庭山水對話,喚醒更多人守護這份古老的藝術。
“古琴是文化的根脈,是歷史的回響?!焙鷦龠@樣說道。他用筆墨書寫《岳陽古琴文化探秘》等系列文章,深入挖掘岳陽古琴文化的淵源與脈絡,為這座湖湘名城打造“琴曲之都”的文化底蘊。他與眾多志同道合的人攜手,為古琴文化的傳播傾盡全力,帶動更多市民走進古琴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
胡勝堅信,古琴的傳承不應局限于書齋與舞臺,而應融入大眾的生活。他組織了近200場“鶴鳴瀟湘”古琴公益課,讓古琴的清音在瀟湘大地回蕩;舉辦近100場“洞庭流殤”雅集活動,讓古琴的藝術在湖光山色間流淌。他的身影穿梭于公益與藝術的舞臺,只為讓更多人感受到古琴的魅力。
然而,推廣古琴并非易事?;顒有枰?jīng)費,許多同行為了拉贊助四處奔波,疲憊不堪。胡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能讓大家這么辛苦!”于是,他開創(chuàng)了古琴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設計,初心只有一個——用商業(yè)的力量為古琴的傳承保駕護航。
“我要做企業(yè)家,我要做大做強,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去贊助古琴活動!”胡勝的話語中透著豪情與擔當。他設計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如《岳陽三醉》酒類、《獨幽》沉香、《幽蘭》茶葉等,將古琴文化的元素巧妙融入其中。這些產(chǎn)品不僅承載著古琴的韻味,更貼近現(xiàn)代生活,讓古老的琴聲與現(xiàn)代的煙火氣緊密相連。
“做老百姓所接受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讓古琴走進千家萬戶?!焙鷦俚奈膭?chuàng)之路,是一場文化與商業(yè)的完美融合。他用文創(chuàng)的翅膀,為古琴的傳承插上新的動力;用企業(yè)家的格局,為古琴藝術的未來鋪就堅實的基石。他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不僅在市場上廣受歡迎,更成為推廣古琴的有力載體,讓古琴的聲音在時代的浪潮中愈發(fā)響亮。
胡勝,這位古琴藝術的傳承者與創(chuàng)新者,用他的大氣與智慧,為古琴的傳承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他不僅是一位技藝精湛的古琴演奏家和制作家,更是一位致力于傳承與推廣古琴文化的先行者。他的努力與堅持,讓古琴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在現(xiàn)代社會中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在胡勝的手中,古琴不再是塵封的古董,而是流淌在歲月里的活水,滋養(yǎng)著現(xiàn)代人的心靈。他以琴為舟,以文化為帆,駛向更廣闊的未來。他的故事,如同一曲悠揚的古琴曲,跨越時空,低吟出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與堅守。 

責編:杜立

一審:杜立

二審:徐典波

三審:姜鴻麗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