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衛(wèi)生報 2025-03-27 15:34:59
一個炎熱的夏日午后,我正在整理病歷,一位55歲的口咽惡性腫瘤(鱗狀細胞癌)Ⅳ期,同時伴有腎功能不全、前列腺增生等多種并發(fā)癥、有厭世情緒的男性患者轉進了我們科室。我知道,這將是一位需要特別關注的患者。
初見面,他面色蒼白,眼神中透露著深深的絕望,始終沉默不語。在與其女兒深度交流后得知,患者離異二十多年,一直獨居喜靜、嗜煙如命,父母年歲已高且身體欠佳,已婚的女兒長期在外地工作生活。其本人確診后病情進展快,心理難以接受,幾次在出現(xiàn)疼痛、恐懼、焦慮后實施自殺。可想而知,患者內心藏了太多難以釋懷的事情。
我們給患者安排了靠近窗戶、安靜的病床,讓他能感受到輕風拂面;收起了管制刀具、繩線類物品;院內、院外高危藥品也管理到位。此外,決定在與他建立信任關系后,再慢慢走進他的內心。
那天我值夜班,發(fā)現(xiàn)他在科室的走廊里正默默地吸煙,我沒有嚴厲地制止他,而是趁這個機會跟他進行了一場深入的溝通。
我溫和地問:“叔,這么晚了沒去睡覺,是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嗎?”
他看到我,連忙自覺地將煙掐滅,尷尬地回道:“倒沒有哪里不舒服,就是睡不著,出來活動活動!”
我誠懇地說道:“感謝你看見我之后主動掐掉了煙。大半夜你沒有睡覺,應該是有心事吧,想要跟我說說嗎?”
他沉默片刻,點了點頭。
我問道:“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您現(xiàn)在的感受,您覺得是什么?”
他說:“絕望和愧疚。一旦有劇烈的疼痛上來,我就非常絕望,想著死了是不是就解脫了。我這一輩子有很多對不起的人,我的前妻、女兒、父母。年輕時,性格不好,與前妻離婚后,沒能同女兒好好生活,沒有很好撫養(yǎng),我實在感覺對不起她,也對不起她媽。我還常年煙不離手,現(xiàn)在年紀輕輕就患上癌癥,父母70多歲了,我不能幫他們,還讓他們?yōu)槲覔摹_€有我的女兒和弟弟,他們?yōu)榱宋业牟≌媸遣偎榱诵??!?/p>
緊接著,我引導式詢問關于疼痛的問題,他坦誠地一一作答。他表示疼痛控制得很好的時候,只要能夠正常吃飯睡覺刷手機,能自由活動,他就不會有活不下去的念頭。
我認真傾聽他的訴說,同理他內心的痛苦與掙扎,說:“之前我們也遇到過爆發(fā)痛的病人,輾轉反側、哀號,看起來讓人難受。所以我們知道你是很堅強的。”他點點頭,肯定我的說法:“我真的是一個堅強的人,也不愿意麻煩病人,哪知道到頭來還是麻煩到他們了?!蔽艺f:“其實你女兒和弟弟從不嫌你麻煩,而是難過于你經(jīng)歷這些卻沒有讓他們早點發(fā)現(xiàn),而來幫助你?!?/p>
他說:“我知道,所以我會對自己好一點,多聽你們的話。你們讓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我也不想折騰來折騰去,最后所有人都被我折磨得不行?!?/p>
我再問:“你覺得自己生病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他說:“這么多年一個人沒人管著,熬夜、玩手機、抽煙,最多時一天一兩包煙,可能就是這些原因。”
我點頭:“你是否有規(guī)劃以后的生活呢?”
他說:“我想戒煙,但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吧,我煙齡都那么久了。”
我繼續(xù)鼓勵道:“沒關系,我們慢慢來,每天少抽一根,或者兩天少抽一根,只要有改變就是成功。盡量也不在室內抽可以嗎?”
他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決心。之后在我的攙扶下,他躺在病床上,似乎陷入了沉思。我為他拉好被子,輕聲說道:“好好休息,大叔,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他微微點頭,眼中流露出一絲感激。
之后,我還積極與患者的弟弟溝通,鼓勵他們多來陪伴,以平常心對待哥哥的病情和病情進展,給予他更多的愛與支持。
我說:“現(xiàn)在你哥哥很擔心萬一有一天他不在了,父母怎么辦,你是否可以跟你哥承諾好好照顧父母,讓他沒有后顧之憂?”
弟弟眼含淚光:“可以啊,因為我哥最放心不下的除了我侄女之外,就是我爸媽,他生病已經(jīng)很可憐了,我也不想他思想負擔那么重……再說,照顧我爸媽本身也是我為人子女的義務?!?/p>
前妻也不計前嫌,在院期間協(xié)助患者辦理相關手續(xù)并照料,并承諾在其出院后會上門照顧他的飲食起居,一切都朝著大家期待的方向發(fā)展。
患者的情緒漸漸穩(wěn)定下來,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與慰藉。他還開始認真記錄每天的吸煙量,并嘗試用口香糖、水果等替代品來緩解煙癮,逐漸減少了吸煙的頻率。為了鼓勵他,女兒為他寫下心愿卡片,我們科室還向他頒發(fā)了“戒煙先鋒”的證書。
住進安寧療護病房的患者及其家屬,一路走來都非常不容易,除了經(jīng)受疾病的折磨,還有伴隨而來的身心痛苦,所以有時候我們會采用敘事護理敲開患者的心門,通過傾聽與理解,走近患者的故事,重構其生活與疾病故事的意義,從而提出個性化的護理干預,幫助他們從消極的情緒中走出來,積極面對治療。
照片說明:患者出院當天,前妻過來幫助患者辦理手續(xù),在征得兩人同意后,拍下這張照片
后記
敘事護理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醫(yī)學人文關懷方法,其以故事為核心,通過挖掘、吸收和重構患者故事,幫助患者喚起改變行為的力量,提高治療效果,為臨床各種疾病的心理護理干預提供了新措施、新方法、新視角,在腦卒中、糖尿病、抑郁癥及癌癥等疾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中得到了廣泛運用。該科自開科以來,陸續(xù)派遣醫(yī)務人員外出進行敘事護理相關培訓,繼而應用于終末期患者及家屬,取得了較好反饋和應用效果。
長沙市第三醫(yī)院安寧療護病房 趙嘉欣
責編:袁小玉
一審:袁小玉
二審:陳艷陽
三審:謝峰
來源:大眾衛(wèi)生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