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3-28 07:14:25
文|袁碩望
沈念的短篇小說《寤生》運用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講述了因難產(chǎn)失去了母親的小男孩與因難產(chǎn)失去了孩子的母親兩人同病相憐,因愛結(jié)緣,一對“母子魚”母子連心,相依為命的故事。故事充滿了溫情,散發(fā)出人性的光芒,讓讀者從人與自然的搏斗中看到了生命的力量,從黑暗的縫隙里看到了愛和希望。
人性微光:黑暗縫隙中的愛與希望
在《寤生》里,無論是在現(xiàn)實中還是在夢境里,大自然的災(zāi)難和人生的苦難總是相生相伴,主人公的生活充滿了攻訐、陰險、傷害和流言蜚語,黑暗似乎無處不在。然而,透過黑暗的縫隙,愛與希望也無處不在,人性的微光猶如寒夜之星,熠熠生輝。
因為寤生,小說的兩位主角分別失去了至親至愛的人,他們雖然遭受苦難,身處逆境,卻從未被生活的殘酷磨滅內(nèi)心的善良與悲憫。
錦云繡館的魏繡娘是美麗湘繡的描刺者,更是美好生活的描繪者,她繡出了花鳥蟲魚,繡出了紫云英,更繡出了小男孩夢中的紅臉魚。她視小男孩如己出,把母愛傾注在他身上,她是小男孩的守護神,是美的象征,善的化身。
小男孩夢里那條紅臉魚和刺繡上的紅臉魚既像媽媽,又像魏繡娘,紅臉魚、媽媽和魏繡娘在小男孩的夢里夢外人魚合一,融為一體,亦真亦幻,隱喻了小男孩對母愛的深切渴望和對母親的深深懷戀。
魏繡娘與男孩,一個是失去孩子的母親,一個是失去母親的孩子,他們都是“寤生”的結(jié)果。情感缺失的互補和精神虛空的填充讓二人形成了一種不是母子,勝似母子的關(guān)系。他們高度契合的人生苦難、生命經(jīng)歷和情感曲折,使得彼此心靈相通,人性本能的情感需求和善良驅(qū)使,彌補了他們彼此的情感和精神虛空,從而互相照亮,彼此溫暖。
生死博弈:人與自然的對壘和融合
大自然以其強大且不可抗拒的力量,氣勢洶洶襲來,人與自然的搏斗貫穿在《寤生》始終,也是這篇小說的關(guān)鍵張力。
暴風(fēng)雨不能阻止魏繡娘給男孩讀書,不能阻止她擦亮男孩心中的燈,不能阻止“母子魚”互相依靠著,手緊緊地握在一起,靜等暴風(fēng)雨過去。
面對暗礁與風(fēng)暴,在魏繡娘的呵護和鼓勵下,希望的火種在男孩的心中燃燒。在這場人與自然、正義與邪惡的交鋒中,男孩代表著人類和正義,他獲得了勇氣和力量。這樣的勇氣和力量讓人想起了《山海經(jīng)》里精衛(wèi)填海和夸父追日等故事,《寤生》似乎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除了對父親跨越江湖的思念,男孩還有自己的詩和遠(yuǎn)方,心海泅渡,他終將游向愛與希望的大湖深處。
沈念從《寤生》出發(fā),后來他又寫出了《樹孩》和《鏡中》,有樹神附體的樹孩和“活”在巨鏡之中的男孩,同《寤生》里的男孩一樣,三個男孩都在魔幻與現(xiàn)實之中穿插,具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和巨大的能量,“它們的共性是都在向自然生命滲透于地方性資源之中尋求著超拔的力量”(沈念語),他們在與自然的交鋒和博弈時堅定信念,堅守希望,不僅是身體的較量,更是精神的試煉。在自然的重壓下,人的韌性被無限激發(fā),并通過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賦予其神一般的力量,展現(xiàn)出生命不屈的姿態(tài),實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對壘和融合。
責(zé)編:蔡矜宜
一審:黃煌
二審:曹輝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