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賞丨竹林春深深幾許

  湖南日報(bào)·新湖南客戶端   2025-03-31 10:41:09

文丨黃建平

故鄉(xiāng)在大山深處,那里有漫山遍野的毛竹。關(guān)于竹和筍的記憶朦朧又清晰,常常牽扯我內(nèi)心深處柔軟且溫馨的鄉(xiāng)愁。

俗話說,五年扎根,一月沖天。說的是竹筍破土前的長期潛伏和積蓄。雨水過后,竹筍就會次第探出青綠的頭來,打量這繁華的春天。清明谷雨時節(jié),竹筍開始瘋長。若是在月光如水的靜謐夜晚,拔節(jié)的韻律“滋滋”有聲,此起彼伏,那是生命的聲音。爾后,一株株新竹披著醬麻的外衣,挺拔陣列,在霧靄升騰中若隱若現(xiàn),蔚為壯觀。盛夏,成片的竹林在陽光下綠油閃亮,清風(fēng)徐來,起伏如浪,搖曳生輝,颯颯作響。冰雪隆冬,山間冷漠寂靜,毛竹順勢披上晶瑩剔透的玉衣,巋然不動,抗拒著嚴(yán)寒的拷問。間或,也有“殺身成仁者”以“噼啪”怒吼裂帛長空。

于我而言,竹筍始終是極好的食材。冬筍炒臘肉脆甜可口。及至春天,勤勞能干的母親則將春筍制成筍干、腌筍、泡筍,單獨(dú)食用或者作為配菜,別有風(fēng)味。青黃不接的艱難歲月,竹筍成了山里人家不可或缺的食物。

該是9歲那年春天,我一人在家。表叔來到我家,問:“平伢子,你會做飯不?”我說“會!”他說:“那我中午在你家吃飯,不要煮別的菜,炒個筍子就行了?!庇谑牵姨悦鬃鲲埑垂S子。母親回家后埋怨我說:“你怎么也不炒幾個雞蛋招待表叔?”我倔強(qiáng)的還嘴,表叔說喜歡吃筍子......

小學(xué)時,有一次挖到了一只“白額頭筍”(生長在松軟黃土里的竹筍,色白、質(zhì)嫩、清甜,味似蘆筍,不常有)。母親說,你把這筍送給老師去吃吧,她是城里人,難得吃到這樣的筍子。我扛著筍子來到學(xué)校,走到老師門口,紅著臉說了聲:“老師好,送你一只筍子?!痹捯粑绰?,把竹筍丟在老師房門口,一溜煙就跑了......

新竹長到六七米高的時候,筍殼就會由下而上漸次脫落,露出其黃綠細(xì)嫩的皮膚來。于是,進(jìn)山撿筍殼也就成了我們一家大小的創(chuàng)收項(xiàng)目。一片一片撿拾,扎成小捆,匯成一擔(dān)又一擔(dān)。挑回家,解散、曬干、再打捆,送造紙廠,變成幾元幾角的現(xiàn)金。母親常說,賺錢有如針挑土,花錢好比浪淘沙。她有時開心地說,你看,這燒水壺和暖水瓶是我們用筍殼換來的呢!

毛竹初長成,婀娜多姿,柔美中透出一股颯爽英氣。這時,父親會帶著兄長們把其中一些砍伐,按傳統(tǒng)造紙技術(shù)制造毛邊紙。又一輪辛苦勞作開始了,伐竹、破竹、浸泡、曬料、剁漿、踩漿、抄紙、榨紙、焙紙......全程一絲不茍,揮汗如雨。

兩三年后,毛竹皮肉越來越硬實(shí),枝葉也逐日老練起來。于是,父親又開始制作各類用具。破竹、破篾、拉絲、編造......扁擔(dān)、簸箕、竹簍、竹凳、竹床、竹架板……一些自用,一些送人,一些賣錢補(bǔ)貼家用。父親累了,就坐在竹凳上,默然抽著自種的水煙,喝著母親釀造的米酒。

父親干活的時候,我在一旁制作自己的玩具:抽水機(jī)、彈弓筒、風(fēng)車筒,竹水槍......有時擇一粗大的竹枝,精心制作一根牧牛的鞭子。

說到牧牛,常想起夏秋之際,和堂兄一起上山放牛。待牛群遠(yuǎn)去,我和堂兄會在竹林中選擇一處平坦的地方,物色一根大小合適的毛竹,爬上去,壓彎毛竹,編織一個竹秋千,一人坐在上面,另一人則拉著竹尖一上一下的搖晃,在歡笑聲中蕩漾著難忘的童年。

高三那年寄宿在校,有天晚上做了一個奇特的夢,泉水自山頂傾瀉而下,形成巨大的白色瀑布,往下是一個洞口。沿洞下行,豁然開朗,泉水清澈,綠樹成蔭,一團(tuán)團(tuán),一簇簇,宛如世外桃源。而在半山腰,很突兀的長出一株遒勁卻彎曲的毛竹,開出暗紫狀如美人蕉的奇異花朵。夢醒之后,我莫名生出不祥之感。第二天大早,姐夫騎自行車來學(xué)校接我,他悲戚地告訴我,父親昨夜去世了......

有諺云,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我著實(shí)不明白為何這樣對待毛竹。毛竹渾身都是寶,為我們提供經(jīng)濟(jì)來源,提供鮮美山珍,年復(fù)一年,生生不息,從不依賴于人工的照料。自魏晉以來,竹子被賦予豐富的人文意味。有“竹林七賢”的美談,有“茂林修竹”的盛況。至于宋朝,蘇東坡感慨“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清代,鄭板橋則以竹為題,作詩作畫,精品紛呈,一時洛陽紙貴。千百年來,竹子不僅是人們生活中普通而重要的元素,更是精神圖騰的象征。在我的認(rèn)知中,竹筍沖破層層障礙破土而生,歷經(jīng)風(fēng)霜雨打,深深根植于大地,終成偉岸、挺拔的毛竹,是陽光、高尚、勤勞、堅(jiān)韌、謙虛、奉獻(xiàn)的人格象征。

煙雨朦朧的清明時節(jié),穿過郁郁蔥蔥的竹林,我來到父母及先人的墓前,追念他們的恩情和過往。我想,逝去多年的父母大抵早已融入竹林。在竹林深處,有我深深淺淺的童年足跡,有父母兄姐夜以繼日的勞作背影......如今,我已年過半百,而那些老竹和新竹熟悉而親切,又有些陌生和距離了......

(作者系湘潭市退役軍人事務(wù)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zé)編:彭婷

一審:彭婷

二審:顏石敦

三審:白培生

來源:湖南日報(bào)·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