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好學校丨湘潭江聲實驗學校:改制不改質 初心堅如磐

  科教新報   2025-04-02 15:22:18

科教新報全媒體記者 劉芬 通訊員 周玲

真辦教育,才能辦真教育。

在湘潭縣一中教育集團江聲校區(qū)——湘潭江聲實驗學校(以下簡稱“江聲實驗學?!保h委書記聶小波的辦公室,“辦好學校、教好學生、發(fā)展好教師”的“三好”箴言赫然在目。這不僅是口號,更是一所名校在“民轉公”改革浪潮中堅守初心的宣言。

從一所優(yōu)質民辦學校,到“民轉公”的樣板校,江聲實驗學校以行動證明:改制不改質,教育之魂始終如磐。

一場矛盾疊加的改革

2022年8月29日,湘潭縣一中教育集團江聲校區(qū)——湘潭江聲實驗學校正式揭牌,標志著這所享譽三湘的優(yōu)質民辦學校完成了身份的轉變,成為湘潭縣教育局直屬公辦初中。彼時,聶小波以湘潭縣一中黨委書記身份到江聲實驗學校主持改制工作。

這場改制,遠非一紙文件般簡單,冗員清退,股金退還,教師待遇落差,生源結構改變……這是一場矛盾疊加的改革。

民辦時的江聲教師收入高、待遇好,改制后,第一批解決編制的教師雖完成了公辦教師身份的轉變,但待遇斷崖式下滑,暫時未能解決編制的教師更是人心浮動。

在江聲實驗學校待了20年的黨委委員劉再望道出了改制之艱:“真難,但學校黨委做到了,保住了大盤子的穩(wěn)定。”

聶小波和學校領導班子深知,轉公后,要讓老百姓放心,就得先穩(wěn)住教師隊伍,保住教學質量。

一場場開誠布公的宣講,一次次發(fā)自肺腑的懇談,考驗著學校領導班子的能力與耐心,也拷問著每一名教師教書育人的情懷。

可喜的是,在縣財政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冗員清退補償金及時到位,不到一年的時間把股金也退給了股民。經(jīng)過兩年過渡期,江聲實驗學校沒有解決編制的教師僅剩4名。

“‘樂于奉獻、追求卓越’的江聲精神,已融入老師們的血液。江聲就是自己的家,就是自己的事業(yè)?!甭櫺〔〝S地有聲地說。

教師周聰參加第三屆湖南省中小學青年教師數(shù)學競賽獲初中數(shù)學組第一名,并榮獲“湖南省教學能手”“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很多學校向她伸出了橄欖枝,但周聰一一拒絕。她說:“是江聲培養(yǎng)了我,江聲讓我更有成就感,尤其是聶書記的教育情懷深深感染著我?!?/p>

改制之初,面對社會對“民轉公”后教師會躺平、學生成績會下滑的質疑,學校用2023年的中考實績證明了自己,處于改制震蕩期的江聲獲得了自1998年改名以來的中考最佳成績,各項數(shù)據(jù)在湘潭市均居榜首。

一次書記陪餐的溫暖

教育不是分數(shù)的較量,而是心靈的滋養(yǎng),聶小波深諳此理。在他眼里,每名學生都是閃閃發(fā)光的個體。他會不定期邀請令老師們頭疼的學生共進午餐。沒有訓斥,只有傾聽;不談短板,只論潛力。

3月20日中午,聶小波急匆匆地結束記者的采訪,便去與學生赴“約”了。

帶著疑惑,記者與“約會”后的方同學進行了一番溝通,他感受到了來自書記陪餐的溫暖,說:“我們幾個同學平時經(jīng)常犯錯誤,成績也老拖后腿,沒想到聶書記不僅沒有批評我們,反而肯定了我們的優(yōu)點,說學校會想辦法從多方面來幫助我們。真沒想到書記這么看重我們?!?/p>

據(jù)了解,與書記共餐后,方同學悄然發(fā)生著改變:課堂筆記工整了,眼神堅定了。聶小波用陪伴與信任,將“問題”化為“可能”,讓每一個生命都被照亮。

這樣溫暖的故事,在江聲已成常態(tài)。致遠樓的會議室每周都會舉行“書記校長面談”,每一名師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心聲,每一個訴求都能得到合理且及時的回應。學校構建“善上”德育體系,以“愛國、孝親、尊師、立志”等十二品格為根基,讓“五育并舉”落地生根。教育,在這里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人格的雕琢。

一個教育公平的樣本

“改制后學費不到原來的10%,但師資和教學質量絲毫未減。”附近居民的評價,成為江聲改革最質樸的勛章。老百姓對教育的期許,從來離不開陽光公平、公益普惠。

校友鐘池的選擇更具深意:21年前,她從江聲畢業(yè),如今特意購房將孩子送回母校。在她眼里,今天的江聲依然是最好的學校。

校園內(nèi),愛心企業(yè)家捐贈的校園文化石靜靜矗立,承載著社會各界對江聲教育的無限期許;近年,全國多地教育考察團紛至沓來,探尋江聲“民轉公”的成功密碼。

江聲的轉型,不僅是體制之變,更是教育初心的回歸。它證明:當公益普惠與追求卓越同行,人民滿意的教育便不再遙遠。

責編:陳潔

一審:陳潔

二審:劉芬

三審:黃維

來源:科教新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