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4-03 09:35:12
張小彤
茶葉,這片小小的東方樹葉,承載著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智慧與滄桑。它不僅是味蕾的享受,也是文化的載體、哲學的隱喻和歷史的見證。安化黑茶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不僅具有獨特的魅力,更是歷史文明的鏡像。
安化黑茶具有獨特的魅力。《安化縣志》卷三三《時事紀》載:“梅山煙嵐萬疊,崖谷間生植無幾,惟茶甲于諸州縣?!卑不诓璧纳碛熬瓦@樣活躍在故紙堆中,而今又以其獨特的發(fā)酵工藝、厚重的歷史積淀和有益的飲品價值,成為中華茶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紀錄片《安化黑茶》通過四集的敘事,從政治、自然、工藝、科學四個維度,深入地揭示了黑茶從山間野飲到國家戰(zhàn)略物資,又從邊疆貿易品變?yōu)楝F(xiàn)代健康符號的歷史進程。紀錄片的開篇以“經世”為名,通過古籍編輯劉文的視角,追溯安化黑茶發(fā)展變遷的歷史進程,以及其與國運的深刻聯(lián)系。
劉文是安化人,他從一縷鄉(xiāng)愁出發(fā),通過對文獻的考證,揭示了安化黑茶的歷史縱深。五代十國時期,《茶譜》提到了“渠江薄片”,謂之:“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背1徽J為有可能是安化黑茶的雛形。自唐以降,以茶易馬成為中原王朝與邊疆民族交流的紐帶。及至宋代,安化設縣,環(huán)境皆山,地土肥沃,遂有安化黑茶“山崖水畔,不種自生”之說。有明一代,中央政府將茶分為官茶、商茶和貢茶三類,朱元璋將茶視為“戰(zhàn)略物資”,在位期間推動茶馬貿易制度化,奠定了黑茶的戰(zhàn)略地位。清代安茶日興,安化黑茶成為陜甘官茶的主要來源,隨著晉商開辟東、西兩線茶路,黑茶貿易擴展到了蒙古和俄國。晚清的西北危機中,左宗棠通過茶務改革,實施以票代引,增設南柜,實現(xiàn)了黑茶的復興,不僅助力國家統(tǒng)一,也延續(xù)了黑茶的國運使命。
從唐代的茶馬互市,到明清的國家戰(zhàn)略,再到近代左宗棠經略邊疆,安化黑茶始終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首先,黑茶曾經近乎是西北地區(qū)游牧民族的健康剛需?!睹魇贰な池浿尽酚涊d:“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則困以病?!苯沂玖撕诓鑼δ撩裆畹挠绊憽F浯?,黑茶是治國安邦的重要工具。歷史時期,茶馬貿易不僅帶來經濟交換,更是中原王朝穩(wěn)定邊疆的手段。再次,黑茶是重要的文化載體,安化黑茶承載著湘人的家國情懷。紀錄片中,左宗棠攜黑茶西征的歷史,安化百姓以茶為生的樸素記錄,都體現(xiàn)了安化黑茶與土地、人民之間深厚而不可割舍的血脈聯(lián)系。最后,安化黑茶是哲學的隱喻,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歷史時期,晉商通過萬里茶道將黑茶運往恰克圖和莫斯科,甚至歐洲宮廷,茶馬古道的馬蹄聲見證了中華文明的興衰嬗變,也承載著人類對自然、時間和生命的永恒追問。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紀錄片的最后,當鏡頭掠過安化茶山的晨曦,一句“黑茶正等著我們走進那片蘊藏了無限生命力的土地,與它再一次驚艷重逢”,仿佛是對所有文明探索者的召喚——唯有深入歷史的褶皺,才能真正讀懂一片茶葉里的山河壯闊,讀懂安化山中一片茶葉書寫的家國史詩。行至此處,劉文終于完成了他對故鄉(xiāng)文化的重新認知。千百年來,中華文明歷經戰(zhàn)亂與復興,始終展現(xiàn)出強大的韌性。這種韌性,在安化黑茶的制作過程中得到了完美的映射——黑茶的渥堆發(fā)酵,需要經歷漫長的等待,茶葉在濕熱環(huán)境中緩慢轉化,粗澀逐漸褪去,醇厚悄然滋生。這一過程,恰如中華文明在苦難中的自我淬煉,也是安化黑茶與中華文明的同構性之所在。
責編:劉瀚潞
一審:劉瀚潞
二審:周月桂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