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斯涵 湖南日報 2025-04-03 19:29:07
湖南日報通訊員 李一 全媒體記者 楊斯涵
4月2日9時,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內(nèi),陽光透過窗戶在病床上灑下斑駁的光影。湖南商務(wù)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電子商務(wù)學院大二學生何文超靜靜躺在采集床上,鮮紅的血液通過導管緩緩流經(jīng)血細胞分離機。隨著機器規(guī)律的運轉(zhuǎn)聲,珍貴的造血干細胞一點點匯集到采集袋中——這些“生命種子”將在24小時內(nèi)移植到一位MDS(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體內(nèi)。
時間回溯到去年春季的校園獻血活動現(xiàn)場。剛滿20歲的何文超在活動中第一次接觸了造血干細胞的相關(guān)知識?!白o士姐姐講解時,說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率只有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但我想,萬一能幫到人呢?”何文超回憶道,正是這個看似隨意的決定,在半年后變成了沉甸甸的生命承諾。
今年3月11日,何文超相繼接到了省紅十字會和長沙市紅十字會的電話。“工作人員說我和一位患者初配成功,問我是否愿意捐獻?!彪娫掃@頭,何文超沒有絲毫猶豫,堅定表示愿意捐獻,全力配合準備工作確保捐獻順利完成。為了把身體調(diào)整到最佳狀態(tài),等待配型的這段時間,何文超戒掉了最愛的燒烤、堅持晨跑、按時作息。
歷時4小時的采集結(jié)束后,裝著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的保溫箱被專人護送離開。何文超看著那個漸行漸遠的銀色箱子,忽然紅了眼眶:“這可能是我21歲做過最有意義的事。”
責編:楊斯涵
一審:余蓉
二審:黃京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
我要問